返回

第四百三十八章:圣驾抵东番,岸防炮轰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三十八章:圣驾抵东番,岸防炮轰鸣 (第2/3页)



    冲击太大!

    震撼太大了!

    福建的富裕,和江浙的富裕不同。

    江浙即便还稳居朝廷第一赋税行省。

    可江浙给他的感觉,无非就是富裕点,和大明其他地方没什么不同。

    但福建不同。

    来了福建后,给人一种,来到一个陌生世界的感觉。

    每个县府都在扩建县学。

    读书的孩子太多了!

    不扩建无法满足百姓送孩子读书的愿望。

    同时,县府因为能从县学中赚取小金库财富,积极性也十分高。

    村庄内,山林内,成片成片的柿子树、桑树、枣树、橡子树……

    道路上,络绎不绝的马车。

    他问过叶茂。

    整个福建,在编在册从事运输的马车就有三十万辆!

    这还没算福建农村的马车、牛车、驴车。

    整个福建,三百万人口。

    平均每十人,就有一辆运输工具!

    试想一下,一旦战争需要,朝廷一纸调令,短时间内能集结多少马车?

    若是整个大明,都能达到十人平均一辆畜力运输工具,想想就令人心潮澎湃。

    ……

    而老四设立的那几个对照村。

    触目惊心啊!

    百姓丧失股份,有冤都出不了村子。

    好些百姓,被士绅打断腿,妻儿被卖到青楼勾栏场所,断腿的百姓,如同野狗一般,凄惨的苟延残喘。

    他犹记得。

    其中一个断腿百姓,在面对老四时,无比悲愤之下,竟然公然顶撞质问老四:“为什么不来救救他们!”

    甚至愤怒之下,把口水吐到老四的脸上。

    骂老四假仁假义。

    当时陛下都动怒了,老四只是冷静抹掉脸上唾沫,当着这个村,一群宛若行尸走肉,目光呆滞,神情麻木的百姓,平静述说:“当初,在推行乡土村社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你们有些个体,原本在村子里过的日子最好,认为和其他人合伙干吃亏,后来,这部分后悔了,再想加入时,已经无法分到和其他乡亲一样的股份,这是一种教训!”

    ……

    “而你们是另外一种教训,当初,朝廷推行乡土村社时,就明令禁止士绅入股,是伱们贪图小便宜,背着朝廷,偷偷摸摸接纳士绅股份,随后,士绅对你们施以小恩小惠,你们更是高高兴兴放弃朝廷制定的分红权。”

    “我的确早知道你们的情况,我之所以没有插手,就是想用你们的真实教训,用数以千计士绅人头,给大明天下所有人敲警钟!”

    当时,一整个村,男女老少,听完四郎这番话后。

    眼中的恨意消失。

    麻木中,渐渐出现了一点生机。

    然后,所有人发声嚎啕大哭。

    这一次,在老四的建议下,陛下的支持下。

    叶茂迅速收网。

    福建全境。

    八千多颗人头落地。

    很多士绅家,襁褓中的婴儿都没能幸免。

    有人求情。

    老四直接就说了一句,“这就是立规矩,有先例可循,今后,任何插手乡土村社的士绅,都可以按照福建先例来办!”

    这番话,得到了陛下的全力支持!

    当然,此举也让朝中士绅出身的百官,更加恨四郎了。

    陛下已经命人将八千多颗脑袋,硝制好,传缴天下了。

    同时,把那些失去自理能力的百姓召集起来。

    接下来,朝廷将会养着他们。

    而他们吃着皇粮的作用就是跟随朝廷派出的人,前往各地省府州县一个个乡土村社,宣讲他们犯下的错误。

    同时,老四还建议,把福建发生的事情,编成戏曲、杂曲、说书人的,传扬天下。

    相信,有福建血案。

    未来二十年内。

    士绅不敢染指乡土村社了。

    二十年后。

    百姓富裕了。

    百姓家孩子也读书识字。

    被蛊惑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用十几个村庄,几千个百姓、八千多颗士绅家夷族人头,为乡土村社发展壮大稳固,争取了二十年时间。

    ‘老四更适合做大明之主啊!’

    汤和看着朱棣,忍不住暗暗感慨。

    很多人对老四怀有敌意,导致他们根本看不清老四展现出的价值。

    或许,有些人看到了,却不愿意承认。

    长此以往。

    大明怎么办!

    敌视老四,排斥老四在大明发挥影响力,更担心老四成为大明之主,这没什么。

    但应该正视、重视老四理念展现出的价值。

    可现在,谁当皇帝,很多人其实并不关心。

    但那些人就是排斥、敌视老四理念展现出的价值。

    长此以往下去。

    大明恐怕是越追赶,差距越大,越落后!

    老四建设福建,被束缚着手脚,有各种顾忌,福建尚且如此。

    老四能完全施展手脚的东番呢?

    汤和收敛思绪,笑问:“老四,你的东番呢?给人的冲击,是不是比福建更大?”

    朱元璋也含笑看着朱棣。

    他相信,观摩福建的众人,恐怕都有类似汤和的疑问。

    朱棣笑笑,“二叔,等到了后,您老好好看看。”

    “好!二叔到时候,可要瞪大眼,仔仔细细的瞧一瞧!”汤和爽朗一笑,结束话题。

    心中却越发迫不及待了。

    朱元璋这才开口,“吕宋的情况怎么样?”

    “毛骧送来消息,吕宋王朝集结了大约十八九万兵力……”

    朱元璋、汤和不由挑眉。

    这兵力可不少!

    比之前朱棣向他们介绍的十万,几乎翻了一倍!

    朱棣讲述中起身,把毛骧送来的信报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看完后,故意笑问:“吕宋现在兵力翻倍,还有一个陈朝干涉你武装吞并吕宋,有把握吗?”

    这消息,若是让某些人知道,恐怕又要暗暗手舞足蹈高兴了。

    “父皇且看着吧。”朱棣笑答。

    朱元璋瞪了眼,把信报放下。

    从这份信报中,他就发现,老四麾下,肯定有一支类似锦衣卫的机构。

    毛骧跟着老四,老四有这样一支隐秘机构,其实并不让人惊讶。

    恐怕,常茂之死,就是这个机构做的。

    能在大明境内杀人后,悄无声息全身而退,看样子比锦衣卫似乎都强。

    不过,他不打算询问此事。

    他相信,老四不会向大明境内,派遣细作谍子。

    朱元璋转移话题,“将福建定为朝廷直隶区的圣旨,爹已经拟好了,从今往后,福建布政使在品级上是正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尚书,当然,增相后,尚书和宰相都是从一品了……”

    朱棣认真倾听。

    即便将来增相。

    尚书和宰相一样,都是从一品。

    福建布政使这个正二品也很吃香。

    要知道,大明这么多官职。

    可正二品就那么寥寥几人。

    ……

    短暂休整三日后。

    朱元璋圣驾前往闵安镇,准备出海。

    闵安镇码头。

    人山人海。

    数十万百姓,在码头迎接圣驾。

    “这就是燕王鸡笼屿造船厂造出的大船吗?”

    “对,听说这种大船规格和燕王海军舰队中,最大那艘旗舰一样。”

    ……

    百姓在等待中,全都好奇看着,横亘在闽江内三艘庞大巨物。

    其中一艘,是朱棣那艘,装配火炮的巨舰。

    另外两艘,则是鸡笼屿造船厂承接海商的订单。

    不过现在被朱棣征用了。

    “陛下来了!”

    百姓惊讶议论中,后面突然有人大喊。

    百姓纷纷转头。

    浩浩荡荡的队伍出现在视线中。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纷纷跪拜,山呼万岁。

    朱元璋撩起帘子,看着外面的百姓,点点头,与马秀英低语,“当初把老四派到福建,恐怕是咱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了。”

    ……

    朱元璋在码头短暂露面。

    向迎接百姓讲话。

    肯定了福建的建设成果。

    并且当众表态,福建模式将会永久保留,后世任何君主不可动摇!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

    这番表态发出,百姓顿时沸腾,数十万人高呼万岁。

    吕本、胡惟庸一群敌视朱棣的人,看到这一幕,脸色十分难看。

    皇帝确定福建模式永久保留,设立福建为滨海直隶,可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

    不!

    朱四郎应该知道?

    太子呢?

    众人隐晦看向朱标。

    同时,福建百姓对福建模式的支持,也让人十分难受。

    别人高不高兴朱元璋不在意。

    反正他自己很高兴。

    在朱棣带领下,登上巨舰。

    朱棣边走边介绍:“父皇,这原本是海商的订单,儿臣征用了其中一艘,回东番后,就让造船厂抓紧时间改造,船舱居住环境更舒适了,这艘海船,儿臣就送给父皇和母后……”

    这艘海船,虽然远远没有达到,他设想中那种舒适性的特种船只。

    但绝对是这个时代,海船中,最适合居住远航的了。

    父皇、母后年纪都大了。

    而南下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