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燕藩对大明露獠牙! (第2/3页)
力前,孩儿愿意和保守派虚与委蛇,但孩儿绝不会坐山观虎斗,孩儿一定是一个坚定实干的革新派!”
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磨砺,得到的胜利果实,才拿得稳,吃的又香又踏实!
身为上位者,不能只有帝王权术。
也得像四叔那样,实干!
朱标不由微微皱眉,“你知道,秦为何会二世而亡吗?就是因为他们得罪太多人,老秦贵族、六国贵族他们都得罪了!所以当子婴杀赵高,正式掌权后,秦朝贵族都不愿在为秦朝皇帝效忠了。”
他的方式,就是避免皇帝去得罪人。
保守派死伤惨重,那也是革新派造成的!
朱雄英摇头,“父亲,孩儿不认同这个观点,秦朝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每一次变革成功后,秦朝都把推动变革的坚定者杀了,贸然提拔了一批新人导致的……”
“秦孝公和商鞅一起推动秦国变革,变革派对秦孝公十分尊崇信服!继任者,本可以,以坚定变革派的姿态,继续得到老一辈变革者坚定支持,可他年轻时反对变革,成年后又害怕商君,所以必须依靠宗室老派力量,杀商君为首一批坚定变革派,变革从此不纯,鼠首两端!”
“而始皇帝,幼年继承皇位,躲在其母和吕不韦身后,把自己装点成一个局外人,旁观吕不韦推动大秦又一次变革,他没有参与,的确少了很多凶险,可当他亲政后,享受成果时,就无法对大秦做到如臂挥使,必须除掉吕不韦,正是这种反复,导致大秦皇族得罪了所有人,当威权尚存时,皇朝的统治还能继续,当威权不在时,皇权必然崩塌!”
……
朱标默默听着。
他很清楚,这些思想,肯定也是老四教的。
的确是朱棣的思想。
朱棣对历史的深度,看的比当今天下任何人都要深。
他不但知道过去。
更知道未来。
历史上,‘他’的后代,那个十几年不上朝的不肖子孙万历,某种程度和始皇帝如出一辙。
年幼时继位。
躲在皇宫,把自己装点成局外人。
坐观外面的臣子为自己打天下。
待万历亲政后。
要享受果实时。
没有实干参与的万历,当然无法对张居正留下的革新派班底进行如臂挥使的使用。
处处掣肘。
于是乎,万历皇帝等张居正死后,就马上清算革新派。
为了稳固皇权。
万历皇帝做的比始皇帝更过分。
直接清算了整个革新派。
启用保守派。
致使张居正新政的成果,几乎完全付之东流。
也因此,张居正只为大明延续了六十年国祚。
所以,朱棣对雄英的教育就是,上位者需要掌握权术,但不能迷恋、迷信权术。
也要有实干的勇气。
没有实干,用权术得来的胜利果实,终究不牢固!
朱标看着朱雄英,嘴唇几次动动,又不知该说什么。
他们父子,对待权力的看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太子,臣蒋瓛有急事汇报!”
殿外的声音,打断朱标思绪。
朱标决定暂且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等他想好如何有力说服雄英时,再谈这个问题。
“进!”
吱呀!
声音落下,推门声响起。
蒋瓛走了进来。
看到朱雄英微微愣怔,下一秒,快步走来,行礼后,忙道:“太子爷,郑国公自尽了!”
朱标瞬间愣怔。
朱雄英倒是十分平静。
大舅这个结果,他早在预料中。
若他是父亲。
都不用四叔动手,会直接杀了大舅,并且明正典刑,公布大舅做的那些肮脏事情。
咎由自取者,不值得可怜同情,无论是谁都一样。
四叔说过。
皇帝是为天下执法!
法,无私情!
当初在辽东时,他就讨厌大舅的行为。
原以为,冯胜事件后,四叔放大舅一马,大舅吃一堑长一智应该收敛。
这些年他跟在四叔身边,对大舅也没有关注。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狗还是改不了吃屎。
……
朱标回神。
劈手夺过蒋瓛递来的信报和常茂‘手书’的忏悔信。
看着看着,脸渐变漆黑。
啪!
某刻,猛地把手中信笺拍在桌案上,愤怒咆哮:“他怎么敢!怎么敢!这是肮脏卑鄙的政治暗杀!”
他不信常茂那种人,会如此不惜命!
而老四在冯胜事件中,就曾使用过临摹冯胜书信这种办法。
可这回,老四的手段更加肮脏且黑!
政治暗杀啊!
这等手段,在政治中,是最没有底线,最下作的!
“去!”
朱标指着殿门,“派出锦衣卫,给孤把老四抓回来!”
蒋瓛不敢动。
苦笑。
抓朱四郎?
锦衣卫若是去了东番,恐怕亮明来意后,就会被朱四郎直接杀了!
他早察觉,北征之后的朱四郎和以前,已经不同了!
蒋瓛看向朱雄英。
雄英本不想说话,可他也担心朱标盛怒之下,做出不理智行为,向前一步,“父亲,如何能断定是四叔所为……”
哼!
朱标冷哼一声,指着信报:“这里面记录了贵阳府仵作验尸的结论,常茂的胃部毒药剂量很少,反而是咽喉以上位置,毒药残存剂量很多,仵作推断,你大舅是被人先打晕后,才被人,被迫服毒。”
老四留下这么明显的破绽。
分明就是故意要告诉所有人!
挑衅!这是挑衅!
朱雄英并不奇怪。
大舅踩踏了四叔的底线。
四叔就完全没有底线的报复。
他很清楚,四婶儿在四叔心中的地位。
用这种手段杀大舅又如何。
若是四婶儿当时真出事。
他可以肯定,四叔的兵锋早已经越过长城了!
“父亲,这也不能证明,就是四叔所为,只能说,大舅有可能是被人谋杀,也有可能大舅服毒自尽,喝到一半时后悔了,所以喉咙以上残存多余胃部……”
蒋瓛唇角狠狠抽搐。
太孙得多么偏向朱四郎,才能想出这种诡辩?
喝了一半后悔了?
常茂听闻,估计棺材板都压不住!
“父亲,此事太大了,即便要惩处四叔,恐怕也只有皇祖父能下这个决定。”
父亲感觉自己受辱了。
可他就从未想过。
四叔其实有很多次机会杀大舅常茂。
“父亲,四叔若是想杀大舅,有很多次机会,大舅在捕鱼儿海大营,杀俘时,按照四叔的军规,四叔就可以名正言顺杀大舅!”
四叔其实就是想看看父亲怎么做!
无疑,父亲的行为。
深深伤害了四叔。
对待四叔和父亲,他的感情是一样的。
站在中立的角度,他认为父亲做错了。
父亲当时就应该给四叔一个交代!
也不至于,彻底伤了四叔。
而四叔用这种放开底线的政治暗杀手段,其实即是一次对所有敌视者的警告。
也是情绪宣泄!
父亲觉得被四叔冒犯了。
可父亲有没有考虑过,他的行为,让四叔多么心寒!
朱标瞬间愣怔。
也在这刹那,意识到,当初知晓常茂扮演的角色时,他只想着自己,没有替老四思考。
他以为,永远贬谪常茂,不许常茂回京,就能安抚老四。
……
朱标气散了。
缓缓坐下,略微沉默片刻,摆了摆手,“你们都下去,蒋瓛去把这个消息告诉陛下,让陛下定夺吧。”
“遵命!”
蒋瓛领命转身时,隐晦看了眼朱雄英。
……
御书房。
朱元璋放下信报,抬头看着蒋瓛,问:“太子什么态度?”
“太子起先很生气,太孙……”蒋瓛详细讲述朱标的反应。
朱元璋点点头,点了点仵作的验尸报告,“这份验尸报告不准确,郑国公常茂太年轻,就身居高位,经受不住北征失败打击,又畏惧云南的艰苦,实在给开平王丢脸,命人就地安葬了吧!”
……
蒋瓛认真倾听。
已经明白,皇爷要给常茂的死盖棺定论了。
谁敢再公开把此事和燕王联系,那就是找死!
一位国公,死后按照朝廷规矩,至少也应该运回来,埋葬在皇陵陪葬。
可现在,皇爷却让就地安葬。
可见皇爷内心,对常茂的厌恶。
带朱元璋说完,蒋瓛忙道:“臣明白了,臣马上去传令贵阳府方面。”
随着蒋瓛离开。
常茂经受不住打击,又畏惧云南艰苦,服毒自尽的消息,很快在金陵城传开。
百姓对此只是简单议论几句。
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相比常茂之死。
百姓其实更好奇,今年福建税赋!
“哎,燕王真的走了。”
“这回,燕王恐怕真的寒心了。”
“换俺,俺也心寒,俺现在就想着,今年福建税赋多点,让燕王带走,不然咱们大明,真的就太对不起燕王了。”
……
相较于百姓对常茂突然死亡的不重视。
朝中百官却议论纷纷。
“这是朱四的手段!”
“政治暗杀!朱四竟然连如此肮脏卑鄙,没有底线的手段都使用了!”
“他这是在提醒咱们所有人,别人踩他的底线,他就可以没有底线!”
“此王就是一只没有人性的野兽!”
……
每个仇视朱棣的人,不约而同,浑身直冒寒气。
胡府。
书房。
胡大虎难以置信,瞪大眼看着胡惟庸衣摆下方,滴答滴答的滴水。
父亲竟然被吓尿了!?
“父亲,怕什么,在这件事上,您回来后,还帮朱四郎安抚了很多喊打喊杀的人。”
胡惟庸回神,脸白的没有一丝血色,恼羞成怒瞪视,“闭嘴!”
别人不知道。
可他自己知道。
是他在背后给常茂出谋划策!
常茂有没有出卖他?
……
胡惟庸强行收敛恐惧思绪,看着胡大虎,嘴唇哆嗦道:“接下来,你给我老老实实呆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