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分兵!朱棣下决心! (第2/3页)
不能忽略,和林从蒙古人发迹开始,就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元朝期间,更是蒙古人草原疆域的中心……
……
所以,此战我们除了要捣毁北元捕鱼儿海的王庭,也要攻克和林。”
……
朱棣还在说。
吕本和胡惟庸站在诸将后面,相互对视,眼神激动交流:朱四郎这是瞌睡送枕头!
朱四郎提出,此战同时攻打和林和捕鱼儿海。
两个目标,势必就要分兵。
进攻捕鱼儿海,捣毁北元王庭这一路,肯定是主力,也必须由太子统帅。
进攻和林一路偏师呢?
看样子,朱四郎想自己领兵。
好啊!
这不正是他们想看到的结果吗?
朱四郎将遭受,脱古思帖木儿最厚重兵力的打击!
……
朱棣放下指挥棒,看向朱标,“大哥,想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就要分兵,我想独领一军,去攻打和林,为主力大军牵制部分兵力,还望大哥批准我的建议。”
朱标沉默不语。
蓝玉、沐英对视后,看向朱棣。
朱老四想吸引北元重兵的意图,他们都很清楚。
可答应朱老四的提议。
等于把朱老四置于十分艰险的环境。
依着脱古思帖木儿对朱老四的恨意。
进攻和林这一路偏师,恐怕不好打!
这样做,对朱老四太不公平了。
但抛开内疚的情绪。
站在一个为将者的角度。
这个提议,的确是对此战,最为有利,最有可能取得前所未有大胜的方案。
徐达看了眼朱标,站出来,说道:“我们不要考虑其他,只要好好考虑,这个进攻方案,是否最有利于战局即可,我支持这个方案。”
四郎早和他商量了。
并且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汤和看了眼朱棣,莫名的有些失落。
老四为大明这样不计个人利益的付出。
此战后,恐怕再也不会了!
这是大明的损失!
汤和遗憾闭眼,再睁眼,支持道:“我也同意!”
“末将支持!”
“末将支持!”
……
随着徐达、汤和表态后,怀着顾虑,不想贸然表态的诸将纷纷表态。
朱樉、朱棡兄弟们相互对视,看了眼朱标,也纷纷表示支持。
众人视线,齐齐落在朱标身上。
‘为将者,当果决!’
朱标感受着众人征求眼神,想到了朱棣标注的孙子兵法中,反复提及的这句话。
收敛思绪。
回神,看向朱棣,点头,“好,大哥批准你的方案,你要哪些兵马,都可以随意挑选!”
丘福、朱能隐晦看向朱棣。
鬼老四这次要是忘了兄弟们。
就等着兄弟们和他好好理论吧!
朱棣察觉二人眼神,暗暗一笑,随即说道:“大哥,除了我的陆军第一镇外,我还想要二哥、三哥……”
朱棣一连点了所有兄弟的藩王卫。
藩王卫的兵都是精锐。
可就是兄弟们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实战的领兵经验。
父皇让他带带兄弟们。
是一方面原因。
另外,大哥这一路主力,需要真正的精锐。
最后,兄弟们肯定对他没有抵触、敌意,他的命令,也能贯彻到全军。
……
朱棣说话时,姚广孝隐晦给朱棡、朱樉示意眼神。
他希望朱棡、朱樉能拒绝。
太子这次,大概率才会遭遇北元重兵打击。
秦王、晋王跟在太子身边。
哪怕把藩王卫拼光了也没什么。
能用一个藩王卫,换来誓死保护太子的功劳。
太子战死。
可凭此表现,赢得太子系好感,为笼络太子系打下基础。
太子无恙也有好处。
能赢得太子的无限信任和好感。
有利于两位王爷,扩充力量!
不过是牺牲一卫人马罢了。
这些将士,为两位王爷的未来,死得其所!
“另外,大哥再把大辽河卫给我如何?我与大辽河卫也算有一段共事经历,我指挥他们比较顺手。”
话罢,朱棣看向朱标。
朱标看着朱棣。
计算着朱棣的兵力。
皇弟们的藩王卫,总兵力差不多十二万,加上大辽河卫、陆军第一镇。
老四统帅的偏师,勉强只有十五万兵力。
“老四,兵力是不是太单薄了?”
蓝玉点头道:“燕王,十五万兵力,是有些太单薄了,依着脱古思帖木儿对你的恨意,可以预见,你这一路偏师所要面对的元军兵力不会太少。”
朱棣含笑摇头,“偏师吸引元军兵力,就是要用最少的兵力,吸引最多的敌军,若非如此,就无法发挥偏师为主力创造机会的目的,何况,兵力太雄厚,也不利于我们迅速机动。”
“其实,在我的计划中,十五万兵力也太多了。”
“燕王。”
朱棣话音刚落,就有声音从后面响起,众人纷纷循声看去。
姚广孝双手合十道:“燕王所说的确很有道理,而且,贫僧以为,让秦王、晋王跟在太子爷身边更好。”
他其实不想站出来。
奈何,秦王、晋王把他的暗示当成耳旁风,根本不理会。
众人看着姚广孝。
朱棣也看着姚广孝,琢磨姚广孝此举用意。
担心二哥跟着他危险?
亦或,不想二哥受他指挥,去打和林?
毕竟,他知道,姚广孝撺掇二哥争储夺嫡。
捣毁捕鱼儿海北元王庭的功劳和荣耀,肯定是偏师比不上的。
甚至能不能攻克和林,他都没有把握。
至于三哥也被姚广孝拉上。
应该是为了掩饰,让二哥跟随大哥攻打捕鱼儿海的目的。
两位兄长,跟着他不合适,就是暗示所有将领:他这个做弟弟的,指挥兄长不合适!在战争中产生矛盾不和,二哥、三哥凭借兄长身份压人,有可能造成指挥不畅。
在大哥身边,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大哥不但是主帅。
还是长兄。
两个身份,都能压着二哥、三哥。
这死和尚,真是有八百个心眼儿!
当初让他尿遁跑了。
是个很大失误!
蓝玉不知朱樉想争储夺嫡。
还真以为,姚广孝是担心,兄弟间产生矛盾,给偏师指挥造成不畅。
在他看来。
朱棣独领一军偏师,吸引北元兵力。
还把指挥能力没有得到实战检验的诸皇子带走。
不能再给朱棣统帅的偏师,增加困难了。
当即抱拳道:“秦王、晋王跟随燕王偏师的确不合适,王爷还是另外挑选两卫兵马吧。”
沐英跟着点头。
众人齐齐点头。
朱标看向朱棣,“老四,让老二、老三跟着我吧,兄弟们北征,不能你把所有兄弟们都带走,我这个当大哥的……”
朱标没有继续说。
经姚广孝提醒。
他也觉,老二、老三跟着老四不合适。
尤其是老二。
乖张脾气犯了。
老四未必能压得住。
朱棣哭笑不得,含笑道:“道衍大师,我们之间还有拳脚之约没有履行,此战结束,找个机会。”
姚广孝双手合十,含笑躬身。
暗暗头皮发麻。
他知道,燕王对他的行为,产生了怀疑。
又一次动了杀意。
只是大战在即,此王十分理智罢了。
朱棣收回视线,对朱标笑道:“大哥,我刚才就说兵力有些多,让二哥、三哥跟着你,我这边留十二三万兵马足够了。”
朱标微微皱眉,“这点兵力就够了?再从中选几卫,你善于指挥新军,我把京营三镇新军中两镇配属你……”
“大哥,真的足够了。”朱棣打断朱标的话。
他很清楚,恐怕指挥不动京营新军。
朝廷的将领。
即便不抵触他的。
哪怕心里敬重他。
出于自身政治利益考量,都不想靠近他。
除了丘老二、朱老三两个傻子。
其他人,可不想落得一个,和朱四郎交好的名声!
现在没什么。
将来这种交好关系,会产生什么后果。
谁都无法预料。
在朱棣坚持下。
此事就这样决定了。
朱标遣退诸将时,叫住了朱棣和常茂。
……
帅府前宅院子里。
朱樉黑着脸,一边往府门外走,一边冷冷道:“谁让你替我做主!”
当时若不是人太多,他就教训姚广孝了。
老大不地道。
老四提议独领偏师,老大竟然一直保持沉默,根本没有试着挽留阻止!
姚广孝为了让他捞攻打北元王庭的功劳。
竟然替他做主,舍弃了老四!
“王爷,燕王那样能力出众,他既然敢如此,肯定有化险为夷的计策,贫僧一点儿都不担心燕王会有危险。”
朱四郎就不爱护麾下陆军第一镇将士?
这可是他的私兵!
打没了,朝廷不会给他补充!
何况,还把诸皇子带在身边。
朱四郎不关心兄弟死活?
……
朱樉听着姚广孝分析,怒气渐渐减弱,冷冷瞪了眼,“我看你是因小失大,跟着老四学习打仗本领,和捞取攻克北元王庭的功劳,孰轻孰重!”
啪!
话落,甩袖,快步离开。
姚广孝微微愣怔。
他只是想着,让秦王、晋王跟在太子身边,等太子遇到凶险时,表现忠心,争取皇帝以朝中百官好感。
还真忽略了,跟随燕王,秦王可以学习领兵打仗的本领。
某刻,姚广孝摇了摇头。
领兵打仗,派兵布局,运筹帷幄,他也会!
秦王不必跟着燕王学!
……
议事厅。
朱棣从中出来。
一直在外等着的蓝玉,看到朱棣后,忙迎上,“燕王,常茂在军中刻意压陆军第一镇功劳的行为,我可以十分肯定,与太子无关。”
当时在城头时,他就想和朱老四谈谈此事。
可时机不合适。
朱棣笑着点头,“我知道……”
话中,略作沉吟……
“永昌侯……”他决定和蓝玉开诚布公,“这是我率兵,最后一次,不计个人利益得失回朝了,此战结束后,无论父皇态度如何,我也不会经常回朝了……”
蓝玉听着,一颗心不断往谷底沉。
急切开口,“燕王……”
朱棣抬手制止,笑道:“我并非因此番之事而心生怨恨……”
边说边往前走。
蓝玉默默跟着。
“永昌侯现在也是一个极其理智的聪明人,应当看出,我率领陆军第一镇首战攻城的目的。”
蓝玉默默点头。
朱老四就是想以自身表率,团结人心。
可没想到,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相反,还让常茂为首,太子麾下一些人觉得朱老四好欺负,可以蹬鼻子上脸。
“我原以为,只要我表现出,不威胁大哥地位,也没想从大明获取什么,不属于我的利益,大家可以放下对我的成见,事实证明,成见这东西……”
朱棣含笑摇头。
“此番之事,可以看清未来,将来,若我继续频繁回朝,出现在父皇身边,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