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1章,白旗 (第3/3页)
这么大。
连坚固的花岗岩石崖都能打崩一大块。
如果是一般的防御工事。或者日寇坦克,根本不是事。
“关键的时候再用。”
张庸给对方安排了六个发射管。配备120发火箭弹。
这不是他的上限。是对方的上限。
对方带来的独轮车,只能携带这么多。再多的话就不行了。
纵然如此,每个游击队员,都需要拿出吃奶的力气,才能将所有的武器弹药搬走。
至于他们会不会叫人来帮忙,张庸就不管了。
反正给你了,就是你的。
如何处理,那是你的事。
“谢谢!”
“去吧!”
张庸挥挥手。示意对方可以离开了。
你给我粮食物资。我给你武器弹药。公平交易,童叟无欺。嘿嘿。
回头。查看那些物资。
发现大部分都是红薯,还有部分包谷(玉米)。
白米、白面也有一部分。但是很少。这些都是高级货。在鄂西北是很难吃到的。
受到这边的自然条件限制,老百姓种植的农作物,都是以红薯、包谷为主。只有极少数的水稻和小麦。
没有肥田粉(化肥)的年代,水稻和小麦产量都很低。
种子也不行。进步很慢。
“来人!”
“到!”
“将东西拉走。吩咐后勤科长,给大家熬红薯粥。按照每人两大碗安排。”
“是。”
为什么要红薯粥?
因为红薯里面含有糖!有糖分!
战场上,补充体力最快的办法,其实就是吃点糖。
然而,在这个时代,白糖是紧缺物资。一般人是根本买不到的。
于是,含有糖分的红薯也很受欢迎。
不过,红薯粥还得加点白糖才够味。
幸好,张庸自己准备有一些白糖在随身空间里面。
于是拿出三十斤,和红薯、大米一起煮。就是一顿很不错的伙食了。
一个多小时以后,红薯粥开始供应。
“好吃!”
“好吃!”
果然,好评一片。
关键不是红薯。是里面的糖!
很甜!
能补充很多能量!
张庸自己也吃了两大碗。还意犹未尽。
忽然想起后世抖音看到的视频,华厦从巴西进口白糖,一船就是六亿斤。
换算过来,也就是三十万吨。好大的一艘船。
如果是给自己就好了。
没有经历过苦日子的人,真的不明白三十万吨白糖意味着什么。
可惜,只能想想……
吃饱喝足,准备干活。
“轰……”
“轰……”
法制榴弹炮还在咆哮。
但是已经没有太明确的目标。日寇都支离破碎了。
其实,日寇的战术是完全错误的。
它们居然死守城镇据点,居然完全没有反击。
结果,在重炮的轰击下,逐渐伤亡殆尽。现在已经伤亡过半。
非常呆板的战术。
也不知道日寇到底为什么这样。
为什么不突围呢?
其实可以突围的。
向北突围的话,还是有机会的。
毕竟,日寇有五千人。而他张庸身边,差不多也是五千人。
双方兵力相同,显然不可能围死日寇。
总感觉哪里不太对……
“报告!”
“专员大人,第九战区急电。”
忽然有通讯参谋到来。
张庸伸手接过来。
扫一眼。没什么大事。是日寇向岳阳、通城发起了攻击。
同时,在南昌方向,日寇也有进攻动作。
作为回应,刘峙命令各部队就地阻击,摸清日寇动静。
同时,命令其他九战区部队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增援。
“回电。我知道了。落款张庸。”
“是。”
张庸很淡定。
无论日寇玩什么把戏,他都不在乎。
哪怕是岳阳、通城丢了,也没事的。
九战区那么多的部队,随时都能反攻回来。
说真的,单纯是就九战区的态势而言,真的是优势在我。
黄埔嫡系一大票精锐,都在九战区。
本来要评选的国军主力,至少有五个在九战区。包括74、71、52军等等。
冈村宁次已经在鄂西北大动干戈,他哪里还有足够的兵力去攻打长沙南昌?
收拾心神。回到眼前。
“来人!”
“到!”
“步兵准备突击。”
“是!”
一声令下,步兵开始进入出发位置。
他们会顺着被炮火破坏的最严重的南门,突入城内,然后稳扎稳打,逐渐占领。
残存的日寇已经不多,即使巷战也不怕的。
然而,就在即将发起进攻的时候,一个日寇打着白旗出现了。
日寇站在高处,拼命的挥舞白旗。
张庸:???
其他人:???
什么情况?
日寇要投降了?
成建制的投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