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4章 俄国的选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4章 俄国的选择 (第2/3页)

    当然具体能吃到多少机遇带来的红利那就需要看各国的本事和体量了,但总归是要比过去强的。

    英国人虽然一直强烈反对,但在加入时可没有半分犹豫,这让之前还曾摇摆过的代表们不禁直翻白眼,斯特拉特福子爵却选择视而不见。

    有些出乎意料的是一直选择中立的俄国最终并没有加入货币联盟,而瑞典王国则选择拉上属国挪威圈地自萌。

    至此一个几乎囊括整个欧洲、埃及,以及奥斯曼帝国和其附属国的超级货币联盟就此成立。

    英国人的两面三刀早就在弗兰茨的预料之内,他不相信英国人会错过这个机会。

    其实他并不是没考虑过撇开英国减少竞争压力,但真的撇开英国此时的货币同盟可能就不是这番光景了。

    英法的野心都很大,西班牙人则是墙头草,至于葡萄牙和奥斯曼帝国则是英国人的铁杆,而默罕默德·阿里看谁都像老六。

    如果弗兰茨非要排挤英国,那么欧洲大概率会形成两个货币同盟,或者是如历史一般,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没法最有效地调动、整合整个欧洲的资源。

    瑞典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虽然在人们的印象中它似乎并不是很强,然而他们却有着作为北欧雄狮的骄傲。

    在大北方战争之后这个国家就无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但他们却不太看得起欧洲大陆上那些所谓的列强。

    同时瑞典也是在为国土安全考虑,毕竟欧洲人曾经就是靠着宗教拿下了瑞典,他们不知道这次欧洲人又打着货币联盟的幌子再次颠覆瑞典。

    俄国人的突然退出是绝大多数人始料未及的,但弗兰茨却清楚俄国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国家。

    不管是军事安全、政治安全、交通安全,还是经济安全,俄国人都设置了很多障碍以防被其他国家入侵。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俄国的宽轨铁路,其实比起运量和稳定性,俄国人优先考虑的是国土安全。

    这一时期在很多地区铁路的运量是远远高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