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熊廷弼的尝试 (第3/3页)
攻倭国口实,那他德川家康,岂不成了倭国的罪人?
德川家康生性谨慎,却被一面王旗吓到,完全是因为大明皇帝真的太好战了。
从京营重新组建之后,古勒寨之战、吕宋之战、大宁府之战、讨伐俺答汗之战、东吁之战、马六甲城之战,每一次都是兴兵数万,出手狠辣至极。
俺答汗年纪大了,已经十分乖巧了,但依旧被皇帝给讨伐了,有理由要打,没理由制造理由也要打,颇有当年成祖文皇帝要给汉高祖白登之围报仇的架势。
这不是德川家康胆子小,是皇帝真的太凶了。
德川家康这一犹豫,小田原城这座坚城,就是到手的鸭子飞了。
“战事如何了?”熊廷弼这才问到了战事。
熊廷弼其实不太在乎小田原城得失,氏政父子活着最好,死了也无所谓,他们父子只要扯出了王旗,大明就有了充分理由干涉倭国内战的理由。
倭人缺乏攻城能力,大明可不缺乏,三十六斤火炮,一炮就是一个缺口,火炮摆开,再厉害的坚城,也不过是俎上之肉(案板上的肉)罢了,再坚固的山城,陷阵先登全甲锐卒也能给它撬开。。
熊廷弼有着完整的战术规划,火炮攻城,骑兵、线列阵、重甲步兵野战,棉甲治安战。
所以,他最后才问战事如何。
“德川家康说,这小田原城已然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万历十八年九月初三,他撤走了大军,只留下了三万人围攻,这三万人攻城,也是颇为敷衍,属下也不愿继续触怒丰臣秀吉,就配合着三万人攻城。”氏政倒是有些唏嘘的说道。
氏政完全没想到,大明这杆王旗,这么好用!一杆王旗退了十万军!
德川家康既要忌惮大明的态度,又要忌惮丰臣秀吉的猜忌,最后留下三万人演戏,既能给大明交代,也能给丰臣秀吉交代,对内也说得过去。
不是不打,是打不下来,那上杉谦信、武田信玄那么厉害,他们不也没打下来吗?
德川家康是个老狐狸,老油条,滑不留手,这种老狐狸,最不喜欢赌,更不喜欢孤注一掷。
“你家城头团龙旗不对,今日,咱家代天子授团龙旗,就不追究失仪之事了。”李佑恭站了起来,从小黄门手中拿过了大明团龙旗,授予了氏政、氏直标准团龙旗。
大明团龙旗是有严格规制的,氏政让人绣的团龙旗,不伦不类,按理说该严惩不贷,但看他有恭顺之心,挂在城头,就免了责罚便是。
“陛下让咱家看看,若是你们北条氏有恭顺投效之心,那就赐姓氏,如果没有,就直接处斩便是,从今天起,北条氏,就改姓袁氏吧。”李佑恭让人拿来了陛下手书,上面写着袁政、袁直二字,分别赐给了二人。
北条氏祖上也阔过,北条时政是镰仓幕府初代执权,当时幕府制度还不成熟,幕府将军由皇室继承,而执权才是真正的话事人,就是幕府架空倭国皇室,执权架空幕府将军。
对于大明人而言,真的比较难以理解这种层层架空的制度。
一个倭国,三个话事人。
北条时政把女儿嫁给了第一代幕府将军源赖朝,所以北条氏可以姓源,但为了去倭化,取了同音字袁。
这是皇帝早就写好的赐名,如果李佑恭判断,氏政、氏直无恭顺之心,自然不会赐下,既然有恭顺之心,赏赐汉姓汉名为宜。
熊廷弼要给倭国来一场全盘汉化,并非他一个人的决定,陛下鼎力支持。
“谢陛下隆恩,谢陛下隆恩!”袁政、袁直一看赐了汉姓汉名,立刻跪在地上,不停地对着大明方向磕头谢恩。
从今以后,他们就不是复姓蛮夷,而是单姓大明人了,可以自称关东袁氏了,传上三代,谁还敢说他们不是大明人?不再是跑来跑去的野狗,更不是家犬,而是人。
大明军真的要撤离倭国,也要把他们带走的,这可是陛下亲自认定过的大明人。
李佑恭看了眼熊廷弼,其实陛下对倭国的结局并不在乎,陛下做这一切,都是为了熊廷弼。
熊大想要试试,陛下就鼎力支持,又是船舰,又是派兵,又是厚银恩赏,就是为了让熊廷弼积累足够多的军事、行政经验,能够在老一辈人离开后,接掌大明继续维新下去。
诚然,熊廷弼文武双全,古今罕有,但陛下有些过于厚待,甚至是有些溺爱了。
就是太子殿下,也不能拿一国练练手,但熊廷弼现在就是拿倭国练手,积累经验。
倒也合理,陛下爱惜人才。
大明皇帝的不在乎,才是当下倭国最棘手的事儿。
陛下要武力征伐,全面进攻倭国,丰臣秀吉可以立刻凝聚人心,共同抗击大明,要是和平,直接签订条约后,大明军撤出倭国,允许倭国闭关锁国,也可以实现海波平,海疆宁的目的。
但陛下不在乎。
这不在乎,导致倭国既不能以抵抗大明为目标,快速凝聚人心,也不能闭关锁国,用铁血手腕,镇压一切百姓一揆,稳定统治,导致倭国遍地都是心向大明的走狗鹰犬,面前这二位,氏政、氏直就是典型的例子。
现在好了,这二位只是扯出了一杆王旗,就收获如此巨大,他们就是千金买马骨的马骨,日后,会有更多的倭国大名成为大明的走狗鹰犬,自带干粮,四处奔走,回护大明。
倭国当下的苦难,都是陛下的不在乎,更是倭人活该,大明倭患二十年之痛,没有一个士大夫敢站出来说,要柔远人。
没人敢劝,敢劝,陛下就敢当街手刃。
熊廷弼就是失败了又如何呢?失败就当是积累行政和军事经验了,失败了,大明可以继续和倭国本地的公家、武家、幕府、大名们继续合作,利用这些走狗,镇压愈演愈烈的百姓一揆,继续利用这些走狗,捕捉倭奴和南洋姐,维持三角贸易。
开拓就是这样,只要把道德、良心这些东西抛开,就可以收获到无数的利益,而且不被审判,甚至不用道歉。
倭奴可不是大明商贾自己抓的,是大名们抓的。
大名们抓倭人送到长崎总督府,没有罪孽,毕竟那是大明的总督府,是文明之地;
长崎总督府数千名劁猪匠,刀一划一拉一切,就是一对铃铛,劁猪匠们是奉命干活;
总督府也没办法,倭国没有足够产出购买大明货物,把所有白银给大明都不够,总不能不收货款吧。
至于商贾,商贾也有话说,这都是从船舱里长出来的!
所有人都没有罪责,所有人都心安理得,将一件罪孽深重之事,拆分为无数个合理合法的步骤,可以有效避免担责,这就是官僚们管用的无责任化手段,和倍之旗鼓相当。
“德川家康既然留下了三万武士,那就准备全歼了吧。”熊廷弼看向了德川家康的驻军军营。
第一战,要打得漂亮,要让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不敢来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