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20 亡秦者,秦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120 亡秦者,秦也 (第2/3页)

谁还愿意种地、打仗?

    老百姓搞发明创造要严惩……大家都去搞科研了,谁还愿意种地、打仗?

    老百姓经商,要严厉打击……如果经商能够实现阶级跨越,谁还愿意去种地、打仗?

    总之,商鞅变法力求堵死平民们除了‘种地’、‘打仗’之外的一切上升渠道,以此来确保秦国的老百姓除了卖力地当统治者的耕战工具之外,没有任何出路(这段儿真不是我黑秦国,商君书里都写着呢)。

    商君的变法很成功——

    在商鞅变法之后,直到始皇帝一统天下,秦国再也没能出现任何一个靠得住的、本土籍贯的大臣。

    因为本土的老百姓脑子都被阉割了——想要治国理政,全得靠‘进口’山东六国的人才……因此,以后历代秦国的丞相,几乎都不是本地人。

    张仪,魏国人。

    公孙衍,魏国人。

    乐池,中山国人。

    屈盖,国籍不详。

    甘茂,楚国人。

    魏冉,楚国人。

    芈戎,楚国人。

    范雎,魏国人。

    蔡泽,燕国人。

    吕不韦,卫国人。

    王绾:国籍不详。

    李斯,楚国人……

    啧!

    虽说秦始皇一统天下,奠定了‘大一统’,可谓功高盖世。

    但是,秦国二世骤然而亡,或许对于整个民族来说还真是件好事儿……

    在当时秦国的那个制度下,老百姓永远甭想着读书了。

    除非秦国赶紧改革,否则……

    华夏历史上再也不会出现张良、诸葛亮、荀彧、长孙无忌、王安石这些有脑子的本土名臣,也不会出现施耐庵、曹雪芹这些本土小说家,更不会出现辛弃疾、苏轼、王维、李白、杜甫、李清照这些本土文人……

    只会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白起。

    这么一想,得亏秦国亡得比较快奥……试想六国都被统一了,整个中原都不许读书了,那么等到秦三世、秦四世以至万世之后要任用谁来治国理政?从身毒进口人才来当丞相吗?

    想想就tm可怕。

    总结一下——

    秦国是辉煌的朝代、是铁血铮铮的帝国、是创造了无数宏伟奇观的王朝,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