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26章远征军中东兵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26章远征军中东兵团 (第2/3页)

历了向南美的巴西,东非马拉维和莫桑比克,阿拉伯半岛地区的大幅殖民扩张进程。

    由此带来了大唐帝国新一轮的对外殖民热潮,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极大的振奋民心,提高了帝国民众凝聚力。

    唐业宗因此广受帝国民众的崇敬,皇权声誉进一步高涨起来。

    但不管怎么说

    大唐帝国皇权始终在开国皇帝李察限定的范围内,形成与帝国政府,帝国议会和最高法院四权分立的局面,不可能一家独大。

    圣皇太祖陛下立下的规矩,由贵族院和皇家宗亲会的双重制约,唐业宗也不可能轻易的突破,任意而行。

    因为头上还有一个大唐皇室老祖宗,身边有几十位皇叔和藩王钳制,只能在有限的皇权范围内辗转腾挪。

    李察在很久之前就下了定语;

    狂妄无度的德皇威廉二世纯粹是个眼高手低的蠢货,辉煌的德意志帝国将在他的手中轰然倒塌,只剩下遍地瓦砾。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才能也不足以支撑其勃勃野心,同样是败家子一个。

    这样贬低的评价在世界各国高层引起广泛反响,曾经让德皇威廉二世暴跳如雷,引发了两国关系的波折。

    正是因为顾虑到皇权独裁对国家的严重影响,李察才会极力推动君主立宪制,社会法制化和全民普选等重要举措,形成权力的新制衡。

    这样一来

    大唐帝国就不会因为某一个首相或某一个皇帝的野心而走上崎途,这就是全力制衡的好处。

    反面的例子就摆在面前;

    当历史推进到1917年3~4月,受到大唐帝国限制进口的严重影响,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沙俄饥寒交迫的人们纷纷起义,沙皇政权已经在三月十五日的内忧外患中彻底崩解,这也促成了《波尔多条约》迅速签订。

    为了继续稳定东线战场,协约国集团几乎用尽了一切办法,拉拢大唐帝国进入同盟就是最主要的举措之一。

    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英法大举金元沙俄新政府,竭力维持前线600多万俄军不至于临时倒戈,这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至于发起东线战场新的大规模会战,这种美好的想法只能停留在梦中,根本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

    整体而言

    大唐帝国政府并不关注西线和东线战场,那都是人家的事,与帝国政府没有直接联系。

    如今帝国政府主要的精力在欧洲南线战场和中东战场,尤其是中东战场,来自云中省的大量部队目前正汇集在西奈半岛整训,即将发起新一轮战事。

    作为大唐帝国位于苏伊士运河区的重要堡垒,苏伊士城如今总人口约53万余人,驻军7.52万,是红海军区司令部所在地。

    集结在西奈半岛的大唐帝国远征军中东兵团共计8.6万余人的野战兵力,并不隶属于红海军区,而是直接隶属于帝国皇家陆军参谋总部。

    该兵团与赴欧的大唐帝国远征军第一兵团,第二兵团和第三兵团在军事序列上的等级一样,都属于具备独立指挥兵团方向展开的大军区级别,具备独立战役能力,司令长官为中将。

    帝国皇家陆军直属中东兵团将与英法等国组成联军,联军司令由英国亨利上将担任,计划从苏伊士运河区出击,横扫沿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