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59:谁才是天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859:谁才是天命 (第2/3页)

上高台,将那传世玉璧给取走。

    经过这整整数日时间的发酵,和氏璧这异常情况,开始不受控的在北地中原开始传播,以至于洛阳百姓都听到传闻。

    这种情况并非慈航静斋以及师妃暄想要看到的,可却难以阻挡这股舆论,尽管师妃暄想要借和氏璧替未来君主造势。

    但现在和氏璧的异常,却远超过佛门圣地的预料,师妃暄甚至在暗中请宁道奇出手,想强行将和氏璧收回。

    那天深夜,大宗师之首的宁道奇甚至即将触碰到和氏璧,但最后时刻,玉璧却迸发夺目光芒,将宁道奇击退到殿外。

    最终,师妃暄、宁道奇以及了空大师都得出一结论:“只有真正的天命之人,才能彻底安抚住和氏璧的异常。”

    这一结论跟之前师妃暄告知各方势力的结论一致,意味着师妃暄猜测为真,传世至宝的和氏璧确实是出现变故。

    这位佛宗圣女却认真思索缘由:“为何偏偏是这个节骨眼出现差池、那日前来铜殿盗宝的究竟是何人?”

    师妃暄首先怀疑的便是陆泽,但那天晚上陆泽偏偏跟了空大师交谈佛法,自然不可能到铜殿来盗宝。

    最终,师妃暄得出一荒诞结论,那就是最终的那位既得利者,可能便是这次变局里的始作俑者。

    直觉告诉师妃暄。

    那个人就是陆泽。

    ......

    烟雨缭绕。

    净念禅院在这天迎来春雨,蒙蒙细雨从天穹洒落而下,洗涤着山涧跟空气,同样洗涤着那座吸引无数人注意的铜殿。

    这天。

    沉寂数日时间的李阀二公子李世民,终于决定前往铜殿一试,所以哪怕是阴雨绵绵,白石广场之上依然撑着数把雨伞。

    秦王李世民,他无疑是所有人眼里最有希望得到和氏璧认可的那个人,这是一件根本就毋庸置疑的事情。

    无论是李阀的朋友,亦或者是李阀的敌人,都会承认李阀二公子的人格魅力,这是人们心目当中的完美领袖。

    出身四大豪阀之一的李阀、性情温和但又坚毅、胸怀着拯救天下的大志、领军打仗的军事天赋拉满、而且还任人善用。

    陆泽当初登上东溟号时,单婉晶就跟陆泽表示过:“只有李阀二公子李世民那样的人,才能够被称为英雄。”

    那时的李阀,尚未于晋阳起兵,如今的李阀占据关中之地,虎视中原,想要去扫荡这个乱世。

    同一时间。

    陆泽撑着油纸伞走在禅宗后,沿途不时遇上僧侣,但人人对他视如不见,仿若并未看见陆泽一样。

    陆泽径直来到一条两旁植有竹树、古意盎然的石板道,越往里走,越能够感受到深幽致远、平和宁静的气氛。

    房屋渐稀,景色缓变,两侧石崖逐渐高起,苍松翠柏跟层岩嶙峋映入眼帘,烟雨当中,石壁上雕琢的诸佛像栩栩如生。

    石壁尽头,是处幽深的竹林。

    陆泽不由笑着摇了摇头,想起石青璇石大家,这种地方简直不要太适合她,乃是曲径通幽之地、引人入胜之所。

    在如诗如画的美景尽头,有道白衣倩影正盈盈的俏立于崖沿,她背对着陆泽,在雨色当中俯瞰崖下那伸展无尽的大地。

    陆泽走到崖前,视线忽得开阔起来,不但能够俯瞰远近的山野田畴,还可远眺那座落于东方地平尽头的巍峨洛阳城。

    师妃暄伸出那纤美的玉指,遥指向远方的洛阳城,语气里带着莫名感伤之意:“自古以来,洛阳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每逢乱世,难逃被毁倾颓之命,中原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千里无烟,饥寒流陨,相填沟壑。”

    “岁大饥,人相食。这简单的六个字当中,妃暄却是读出大恐怖,自走出师门之后,唯不敢忘百姓之艰苦。”

    师妃暄没有转身,依旧背对着陆泽,她轻叹一口气:“陆兄,每逢乱世灾祸,你可知这天下损失最大的是什么?”

    陆泽语气平和:“洛阳之称,始于战国策‘苏秦过洛阳’,屡被选为都城,是文化中心跟经济中心。”

    “想来妃暄想指的,应当是文化方面的毁灭,洛阳人杰地灵,历代名家辈出,蔡伦、张衡、班固、陈寿皆成书于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