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秘书省,小内阁(2/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秘书省,小内阁(2/2) (第3/3页)



    探花本就是文采风流之人所任,而且还是众进士的当中文采最盛者,不然将来怎么能在门下省将圣旨写的花团锦簇呢。

    刘瑾瑜有些好奇的问道:“夫君,在你的眼中,这三人未来的前途究竟如何?”

    李绚如今已经坐稳江山,他的视角和之前已经完全不同,略微沉吟,李绚开口说道:“他们三人,就眼下来说,门下省校书郎,参与《汉书》编修,明年转任监察御史,之后是京县县丞,侍御史,地方长史,中书舍人,九寺少卿,地方刺史……”

    说到这里,李绚突然停顿了下来,刘瑾瑜侧身问道:“怎么了,接下来呢?”

    “接下来无非就是九寺寺卿,地方都督,六部尚书,甚至于三省宰相。”李绚轻轻摇头,说道:“但这些都是最理想之情况,他们最大可能,是中途被种种事情所牵绊,丁忧,弹劾,自己做错事……”

    刘瑾瑜点点头,李绚说的这些地区是最理想的,谁知道谁又会在什么时候走入岔路。

    “话说回来,陆象先最可能做中书令,韩素可能做尚书仆射,而崔湜大约是侍中吧。”李绚轻轻的摇头,崔湜终究是崔家出身,李绚天然会对其防备,他如果无法立下更大功勋,可能同中书门下三品,便是他的天花板了。

    “这么说来,夫君更重视韩素。”刘瑾瑜有些恍然的点点头。

    “天下终究是要落到实处的。”李绚笑笑,刘瑾瑜赞同道:“陛下贤……哦……哦……”

    刘瑾瑜突然间一阵呕吐,李绚惊骇的瞬间,已经握住了她的手腕,按在了脉门上,随即满脸惊喜。

    ……

    两仪殿中,李绚笑容温煦的看向陆元方,说道:“政事堂商议,礼部尚书由何人接替?”

    陆元方站出,拱手道:“启禀陛下,政事堂有三人人员,尚书左丞冯元常,太常寺卿蔺仁基,宗正寺卿霍王李元轨。”

    “韩王如何?”李绚侧身,看向诸相说道:“韩王任礼部尚书如何?”

    诸相顿时沉默了下来,但随即,王德真就站出拱手道:“陛下,如今朝中已经有霍王任宗正寺卿,郑王任秘书监,武陵郡王任礼部侍郎,宗室在朝中已有多人,再多,就影响朝局平衡了。”

    李绚沉默了下来,随即开口道:“若是朕调武陵郡王任定州刺史……”

    “陛下不可!”陆元方拱手,说道:“今年秋,朝中要对中突厥动兵,定州方面不宜有动。”

    李绚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看的出来,朝中诸王的数量已经多到了宰相们都开始担忧的地步。

    是啊,朝中三生六部九寺五监的位置就那么几个,多一个给诸王,其他人就要少一个了。

    “冯卿等尚书左丞不动,蔺的太常寺卿也不动,朕另有安排,那么便调霍王任礼部尚书,郑王任宗正寺卿,余泽升秘书监,杨炯和杜审言升秘书少监,陈子昂和贺知章升中书舍人,姚崇任大理寺少卿,宋璟任雍州司马,其余空缺吏部补充。”李绚摆摆手。

    “喏!”诸相齐齐拱手。

    他们现在算是看出来了,李绚调动霍王任礼部尚书的目的,就是在给他的自己人腾位置。

    余泽,杨炯,杜审言,陈子昂,贺知章,姚崇,宋璟,还有一个任司农寺少卿的王勃,一个任大理寺正的卢藏用……

    新一辈的人才已经赶了上来。

    不过诸相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他们这些跟在李绚身边的近臣,自从武后被平定以来,基本都没有大动,甚至李绚登基都没有大动,如今也不过是入了秘书监和大理寺,对朝局影响极小。

    更别说,这些人本就和他们这些宰相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人已经在李绚身边围绕成一个隐形的圈子。

    类似北门学士的圈子,当然,也可以称呼他们为内阁。

    陆元方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如今科考已毕,是该考虑东巡洛阳的事情了。”

    “嗯,这一次,恐怕只有朕去了,太后和皇后都不去,太子监国,皇后有孕,只有几个没有身孕的妃嫔跟朕一起去,至于三省六部之事,政事堂安排吧。”李绚微微摆手,笑的很开心。

    “臣等恭贺陛下。”诸相齐齐拱手,低头之间,他们忍不住的在想,这是皇帝的第几个孩子,有十个了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