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太平公主的野望 (第2/3页)
以如此身份,太后又是郑家的女儿,皇帝是郑家的外孙,崔知温凭借这个身份,逐渐的成为尚书左仆射,政事堂之首。
执政事堂,实际上统领天下。
最后成为长孙无忌那样的人物,同时将崔卢郑三家也一起带起来。
“想要如此,那么彭王就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了,就像当年的吴王一样。”毕构轻轻躬身。
当年太宗皇帝病逝,吴王李恪被授开府仪同三司,官拜司空,并被授予梁州都督的官职。
高宗皇帝稳固皇位之后,李恪又被改封为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加授太子太师。
这样的人物,最后还不是被长孙无忌轻易的构陷倒台。
有前例在先,崔知温动心动手也是能够理解的事情。
“所以,他们想要剪除彭王的羽翼,所以第一步便是制造边疆战事调走左卫大将军唐真行。”杨善侧身看向毕构,疑惑的问道:“但左卫只调走一万人,作用不大啊!”
“他们应该是有后手。”毕构冷笑,然后说道:“泄露大军军情,出兵线路,人数,粮草运输补给,甚至调用地方府兵攻击左卫大军,切断粮草,被服,想要让你失败有太多的法子了,世家啊!”
杨善的脸色微微一变,他是整个杨家在整個武氏乱政之中,少有的没有怎么受到牵连的人。
因为他多年任鸿胪寺少卿,为人一直低调,武后乱政,他也不往前凑,所以武后的种种封赏也就没有他的事情。
也因此,之后的清算,也就没人清算到他的头上。
当然,也是因为他当年和李绚有过一段时间的同僚之谊。
但仅仅是不清楚而已,相比于他的另外一位同族杨炯,杨善的待遇就差多了。
杨炯,中书舍人杨炯。
杜审言,杨炯是少有的几个,在中宗皇帝被废当日,就被武后下狱的臣子。
后来,李绚拿下洛阳之后,将两个人全部都救了出来。
现在两个人,杜审言是侍御史,杨炯是中书舍人,跟之前看起来似乎都没有太多区别,但是李绚却授了他们两个正四品上正议大夫的散官。
将来一旦中书侍郎,黄门侍郎,还有六部侍郎有缺,补任的立刻就是他们两人。
相比而言,杨善,他的前途已绝。
甚至于这一次元明调任太府寺卿,空出来的鸿胪寺卿都没有给他,而是给了太仆寺少卿张锡。
张锡是张文瓘胞兄张文琮之子,张家子弟成材极多,但可惜如同郝处俊的后人一样,多不为武后所喜。
但李绚却极喜欢用张家的子弟。
因此杨善的前途也彻底的受阻,他如果要更进一步,除了调任地方刺史以外,很难再有好的前途。
特别是李绚在朝的时候。
……
如今毕构提及五诏之事时,忍不住的又提起世家手段,这让杨善心中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当年最后他还是开口说道:“这些其实都是山东世家最惯用的手段,当年前隋的时候,他们就最爱如此。”
毕构看着杨善,心里闪过一丝怪异,莫非当年杨玄感起兵,不是断了杨广的粮道?
“不管怎样,他们这一次都没有算计到彭王。”太平公主微微摆手,想着李绚所说的断水之计,看向杨善问道:“杨卿,你是鸿胪寺少卿,彭王说要在金沙江,怒江,沧澜江上游断河蓄水,可行吗?”
杨善顿时迟疑了下来,片刻之后,他还是沉吟说道:“这事不好说,若是彭王亲在蕃州,那么臣可以肯定此事必成,但彭王不在……除非他亲自指……也不对,这种事情需要详细勘察。”
“所以,必然是不行。”毕构给出来肯定的结论,然后又看向太平公主说道:“但这是我等所知,而不是五诏所知。
万一他们胆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