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天下知兵者,唯汉与大秦耳 (第2/3页)
势,周围大部分敌对势力,都是靠一手“垃圾兵海”来对付自己的。面对这种敌人,杀伤的效率固然重要,但如何打击敌人士气,让他们失去战意而崩溃,甚至可能更关键。
    而且,这个需求也确实很大:兵部和元帅府雇佣的军事史学者们,一直在回顾和总结这些年的战例,用来给军官培训和军队作战思路的调整提供参考,有些人整理了这些年来的敌人军队变化,惊讶地发现,这么多年的战争下来,周围这些常年作战的国家,最大的变化,其实是军队规模,而不是阵法和军队编制。
    简而言之,面对紫帐汗国带来的新型军事思路的冲击,大部分国家最明显的反应,并不是推动军队和行政的改革,完善训练制度,升级军备。相反,他们最快完成的对应措施,是加大力度在领地里抓壮丁,同时更进一步完善雇佣兵体系,建设更成熟、消息更灵通的佣兵市场,让征召兵和廉价佣兵的数量大大提升。因此,这几十年来,各国军队的规模一直在膨胀——比他们推行新战术的速度快多了。
    不过,虽然听起来很黑色幽默,但从结果上看,周围这些国家,真的和紫帐汗国打了好些年,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这么看来,这种硬充数量的方式,可能还真的挺有用的……
    另一方面,作为对这种对应的对应,郭康等人上学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相关的军事理论。朱文奎整天和他们混一起,自然也是了解的——在这边不少人看来,可能只有汉人和大秦人,算是懂得怎么战斗的。因此,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总是少不了他。
    实战中,“垃圾兵”的训练和士气一般都比较低,装备也很糟糕,所以,也是有一些针对性的方案。但这种不在乎“士气打击”的,他还是第一次遇到,感觉有点太离谱了……
    见炮兵没法赶走他们,明军的前排步兵也开始移动,向前行进,掩护炮兵。
    不过,敌人也不止这一路调动。趁着他们集中精力对方这边的时候,另一些敌人也开始了行动。大队骑兵绕过了忙着和斯拉夫步兵对线的步、炮阵地,向他们的后方绕去。
    见此,明军再次变阵。在杰士卡的命令下,这个由五个横队组成的方正阵型,直接散开。最后一排的人留在原位,中间两排的各个千户,则向两侧转身,按杰士卡的命令,向前来到指定位置。整个步兵大阵,就这样变成了一个不连续的空心正方形。
    而在阵线正中间,杰士卡留下了所有意大利弩手。他还把手里头还剩下的辎重大车集中起来,给他们使用,让他们可以驰援任何一个位置。他关照弗朗西斯团长,要注意各个角落,然后就不再管细节了。
    和他预料的一样,波兰-立陶宛骑兵首先来到炮兵阵地后方。他们观察大炮的位置,看到那边战斗正酣:一些斯拉夫步兵已经冲上了阵地,而明军步兵也急匆匆迎了上来。
    双方对于这个发展,明显都十分意外。斯拉夫人没想到炮兵真不跑,明军没想到斯拉夫人真的顶着这么大伤亡硬冲火炮。因此,大家的准备都颇为不足。有些地方,士兵们已经缠斗在一起。有些地方则根本没人管,甚至只有几个炮兵拿着装弹的大棍子,追着几个乱跑过来的斯拉夫人打……
    虽然仔细听一下的话,远处也有火器的射击声,不过最大的这个炮兵阵地还是暂时哑火了。联军还是完成了基础的目标。
    趁这个时机,确定他们真的没有时间转过头炮击自己,联军骑兵安下心来,开始整队。很快,他们就重组了队形,奔向阵型向外延出的一角。
    在阵前,联军骑兵分成两队,向左右展开卷进,用草原上常见的打法,从两个方向,集中射击中间的明军。有些胆子大的,甚至跑到阵前几步远的地方,掠过阵型的时候,用长矛、链锤,攻击前排步兵。
    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