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大战开启 (第2/3页)
他们加入李永玄大军,不止是为了多分田地,还为了赶走蒙古鞑子,安稳生活。
经过筛选,李永玄又让人挑选出来五万人马,总兵力达到了十五万,如果再算上守城的兵力,就有几十万。
拿下汴梁,李永玄便把完颜萍从锦城带过来,让她帮忙协调她父亲的亲故旧部。
这些人都是金国残余,相对来说,还算忠诚,利用起来,也是一股不小的助力。
没有办法跟灵活机动的蒙古铁骑在野外抗衡,李永玄只能下令所有百姓都到附近的城池躲避,以免遭到蒙古军的屠戮。
一些小城,直接放弃,分兵把守,只会让蒙古各个击破,还不如把人口、物资都聚集到大城集中兵力防守。
坚壁清野,是宋军对付蒙古入侵的常用手段。
既可以避免无谓伤亡,又可以不被蒙古利用,把百姓当成炮灰攻城来消耗宋军。
李永玄亲率六万大军驻守在郑州,随时准备应对来自关中和黄河以北的蒙古军。
他知道郭靖手里有一本武穆遗书,便让他在许州长社帮忙整编新兵,随时支援,并且让刘整、耶律齐各率三万人马驻守钧州阳翟、汝州梁县,范用吉仍然是驻守汴梁。
与此同时,李永玄派兵在黄河以南进行防御,防止蒙古军渡河南下。
他猜到宋帝会派钦差,便与郭靖、黄蓉、周伯通、耶律齐等人商议,让众人找武林高手帮忙拦截钦差大臣,掉换圣旨……
李永玄不好直接抗旨,可他可以让宋帝的圣旨无法传达。
没有圣旨,就没有人可以约束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不用去想,李永玄也知道宋帝打的什么算盘。
他可不是当年抗击金军的岳元帅,既不忠心,也不依靠,所有的势力完全是靠自己打造出来。
由于人口被集中起来,大家又都很痛恨蒙古,自发自助的帮忙守城,大大地缓解了李永玄兵力紧张的压力。
他们作为防守的一方,只能等着蒙古来进攻,根本就没有能力出击。
趁察罕与张柔先后率军西撤之际,李永玄率兵拿下登封。
何南登封,三面环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正常情况下想要攻打,非常艰难。
庆幸的是察罕与张柔先失了汴梁,担心西京洛阳也失陷,仓皇西撤,才让李永玄轻而易举的拿下何南各州,还有登封。
这样一来,李永玄就在汝州梁县、何南登封、郑州荥阳、河阴建立了一道防线,他和郭靖黄蓉在郑州和许州兼顾照应。
一个月后,忽必烈和兀良合台率八万蒙古骑兵抵达洛阳,集各路兵马三十万人,准备尽快平定何南李永玄。
上次忽必烈率军攻宋,在襄阳城外的大营被李永玄抓住,逼得退兵,还赔了五万石粮食、三千副器械出去,害得他一度成为蒙古王室的笑柄。
有鉴于此,痛定思痛的忽必烈这次不仅率蒙古铁骑南下,而且还请了众多武林高手前来助阵。
金轮法王、和尚、潇湘子、尼摩星、尹克西,各路高手,尽数到齐。
和尚之前被李永玄一掌打成重伤,丢尽颜面,好不容易,才养好伤。
这次前来,既为立功,又为报仇。
忽必烈特地兵分两路,一路由兀良合台率三万蒙古铁骑,察罕与张柔率十七万杂军攻打荥阳,兵锋直指郑州、汴梁等;另一路忽必烈率五万蒙古铁骑、五万杂牌军攻打汝州梁县,直插何南腹心。
李永玄收到洛阳眼线传来的消息,亲率两万人进驻荥阳,并请郭靖、黄蓉、周伯通、朱子柳等人前往汝州,帮忙助阵。
他让耶律齐率军三万守汝州梁县,加固城池,有城中数万军民相助,纵使是三十万大军攻城,也足以支撑,更不用说,还有大量火枪、火炮。
自从李永玄率军北伐,锦城生产火枪、火炮的生产线就没有停歇过。
一年多来,已经累计生产出来火炮三百多门,火枪更高达三万多支。
绝大部分,李永玄传送到了前线,只留下少部分在锦城,保卫老巢。
他率军进到汴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