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九二章 外朝的活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九二章 外朝的活儿 (第3/3页)

的话,黄河已经不可能按照历史轨迹,在几十年后改到北方的河道了。

    所以现在黄河和淮河可以算是一条河。所以黄钺折中之后,给了两个候选项,江淮和江河。

    朱简炎听了黄钺这个和稀泥的说法,直接笑着说:“大家果然都是喜欢折中的,那就叫江淮省吧。

    “那边自古以来就是淮河流域,黄河虽大却是个外来户。

    “河北省府衙署直接驻京师,江淮省府衙署也直接。”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没有官员出来质疑江淮省是不是太大太强了,是不是应该把它拆成两个省之类的话题。

    现在朝廷已经管不过来了,目前的主流意见就是合并布政使司,减少下级机构。

    江淮省难管一点,也比拆成两个好管。因为难管,所以把三司衙门直接放在应天府和顺天府,放在眼皮子低下。

    现在应天府仍然具有大明都城的地位,也是事实上的大明本土南方的经济中心。

    南北直隶设省的问题基本确定了,朱简炎就顺着这个方向把大域改革正式抛了出来:“为了解决省份太多,管理压力过大的问题,朕准备在南洋地区做一个试点。

    “将南洋和天南两块地方,合并设置为一个新的大规模行政级别,名称暂定为大域。

    “大域的衙署框架结构,可以参考曾经的三司和巡按御史体系设立。

    “设立大域自后,朝廷各部不再直接与南洋和天南各省的三司衙门对接,而是对接统一的南洋大域的分管官员。

    “如果这个方案可行,就逐步在全大明推广,将所有海外省份,整合为九个左右的大域。

    “同时调整本土省份,选出一部分来由中央衙署直辖,相当于曾经的南北直隶。

    “这件事情不是一朝一夕的能完成的,大家可以现在开始构思和讨论,积极建言献策。”大域的事情被抛出来了,却没有现场开始讨论。

    今天就是先给官员们打个预防针,给还没有得到消息的官员时间去思考。

    至少在明天早朝以后再开始正式的讨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面,朱简炎在内阁的大学士们的协助下,逐步确定了中央衙署调整方案和九卿设立的规划。

    同时在外朝的官员们的配合下,开始推动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改革。南北直隶设省定名自后,其他省份也开始正式改名。

    官方公文称呼的等处地方、布政使司、三司之类的称呼替换成省名。然后开始讨论和确定朝廷直辖省份的范围,同时对现有的省份的区划做小规模的调整。

    这是一个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的问题。最传统的两京十三省,河北、淮海,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等地肯定是要朝廷直辖的,这一点所有人都没有疑问。

    但是对省份之间的区划调整,以及其他的省份是否直辖,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想法了。

    福建省是否要合并刚设立没几年的海东布政使司,也就是东宁岛和琉球群岛。

    广西省是否要合并交趾布政使司?甚至是否要继续合并澜沧和真腊布政使司?

    仁武朝以后是设立的辽东布政使司是否并入山东省?在两京十三省的时代,辽东只有都指挥使司,负责管理当地的卫所驻军。

    辽东民政长期由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代管,所以说辽东归山东也没问题。

    在此自后,在辽东布政使司以东,朝鲜半岛北部和鲸海沿岸的乐浪布政使司,苦兀岛以及周边的苦兀布政使司,以及更北部的混同江黑水布政使司,是否要列为直辖?

    更东部的朝鲜、日本的六个布政使是否合并,南方的缅甸、暹罗等布政使司是否也要继续合并,是否也要直辖?

    西北的漠北、西疆、雪域是否要直辖?直辖的省份多了,相当于朝廷中央衙署要直接面对的下级机构更多。

    直辖省份少了,可能会导致大明本土核心力量的衰弱。在这种问题上应该如何抉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